Welcome to ACTS Library      ACTS图书馆欢迎您

Normal view MARC view ISBD view

文化人类学:人类的挑战 Wen Hua Ren Lei Xue

By: 威廉.A.哈维兰 William A. Haviland.
Contributor(s): 哈拉尔德 E. L. 普林斯 Harald E. L. Prins | 邦尼. 麦克布莱德 Bunny Mcbride | 达纳. 沃尔拉斯 Dana Walrath 著 | 陈相超 Chen Xiang Chao | 冯然 Feng Ran 译.
Material type: materialTypeLabelBookPublisher: 北京 机械工业 ji xie gong ye 2014Edition: 第1版(原书第13版).Description: 400 页.ISBN: 9787111471998.Uniform titles: Cultural Anthropology: The Human Challenge Subject(s): Ethnology 民族学 | Culture 文化 | Anthropology 人类学
Contents:
目录 前言 关于作者 致谢 第1章 人类学的本质特征 1.1 人类学的发展 1.2 人类学的视角 1.3 人类学及其领域 1.4 人类学、科学与人文学领域 1.5 田野研究 1.6 人类学的比较方法 1.7 伦理学问题 1.8 人类学与全球化 第2章 文化的特性 2.1 文化的概念 2.2文化的特性 2.3 文化的功能 2.4 文化与适应 2.5 文化与变迁 2.6 文化、社会和个人 2.7 族裔中心主义和文化评判 第3章 民族志研究:历史、方法和理论 3.1 田野研究的历史和作用 3.2 田野研究方法 3.3 田野研究的挑战 3.4 整合数据:完成民族志 3.5 民族学:从描述到阐释 3.6 人类学理论概观 3.7 人类学研究的伦理责任 第4章 人之为人:物种起源和多样性 4.1 通过适应过程发生的进化 4.2 进化和遗传研究简史 4.3 人类与其他灵长类动物 4.4 人类的祖先 4.5 智人的起源 4.6 人类生物多样性和种族问题 第5章 语言与交流 5.1 语言学研究以及语言的性质 5.2 描述性语言学 5.3 历史语言学 5.4 语言的社会文化背景 5.5 语言的多种用途 5.6 尽在不言中:姿势—呼叫系统 5.7 声调语言 5.8 远距离通信:信息鼓和口哨式谈话 5.9 语言的起源 5.10 从说话到书写 5.11 全球化时代的文学和现代通信技术 第6章 社会认同、人格和性别 6.1 濡化:人类自我与社会认同 6.2 人格 6.3 跨文化视野中的另类性别模型 6.4 社会环境中正常与反常人格 6.5 全球化社会中的自我认同与精神健康 第7章 生计模式 7.1 适应 7.2 生计模式 7.3 觅食社会 7.4 生产食物的社会 7.5 工业化的食物生产 7.6 小结 第8章 经济体系 8.1 经济人类学 8.2 案例研究:特罗布里恩德文化中的甘薯情结 8.3 生产及其资源 8.4 分配与交换 8.5 地方经济与全球资本主义 8.6 小结 第9章 性、婚姻和家庭 9.1 性关系的控制 9.2 婚姻与性关系的规则 9.3 婚姻的形式 9.4 配偶的选择 9.5 婚姻和经济交换 9.6 离婚 9.7 家庭和家户 9.8 家庭的形式 9.9 居处模式 9.10 全球化世界中的婚姻、家庭和家户 第10章 亲属和继嗣 10.1继嗣群体 10.2 在更大文化系统中的继嗣 10.3 双边亲属关系和亲类 10.4 亲属称谓和亲属群体 10.5 制造亲属 第11章 依性别、年龄、共同志趣和社会阶层而组成群体 11.1 依性别分群 11.2 依年龄分群 11.3 社会阶级和等级 第12章 政治、权力和暴力 12.1 政治组织的制度 12.2 政治制度与合法性问题 12.3 宗教和政治 12.4 政治领导与性别 12.5 政治组织和秩序维持 12.6 暴力冲突与战争 第13章 灵性、宗教与超自然力量 13.1 灵性与宗教的角色 13.2 人类学视野下的宗教与灵性 13.3 灵力与超自然生命 13.4 宗教专家 13.5 神圣的表演:仪式和典礼 13.6 魔法 13.7 巫术 13.8 宗教的功能 13.9 文化变迁中的宗教:复兴运动 13.10 宗教的耐久力 第14章 艺术 14.1 对艺术的人类学研究 14.2 绘画艺术 14.3 口头艺术 14.4 音乐艺术 14.5 艺术的功能 14.6 艺术、全球化和文化存留 第15章 变迁过程 15.1 变化机制 15.2 强制性变迁 15.3 对于强迫性变迁的反应 15.4 反抗与革命 15.5 现代化 第16章 全球性挑战、地方性回应及人类学的角色 16.1 人类的未来 16.2 全球环境中的跨国文化流动 16.3 全球化时代中的结构性力量 16.4 结构性暴力的问题 16.5 对全球化的反应 16.6 小结
Tags from this library: No tags from this library for this title. Log in to add tags.
    average rating: 0.0 (0 votes)
Item type Current location Call number Status Date due Barcode Item holds
Books Books GN 316 .H38 2014 (Browse shelf) Available C06043
Total holds: 0

《明智达用·文化人类学:人类的挑战》由威廉A.哈维兰、哈拉尔德E.L.普林斯、邦尼·麦克布莱德、达纳·沃尔拉斯编著。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为什么我们与一些动物的差别如此迥异,而与另一些动物却惊人相似?为什么我们的身体看上去是现在这副模样?我们应如何解释这形形色色而且互不相同的信仰、语言和风俗?为什么我们会循着某种方式来行为处事?我们生活的动力何在?有人运用生物机制来回答这些问题,有人试图提供社会层面或精神层面的解释,而人类学学者则从一种具有整体性的途径来解答。人类学所关注和考虑的对象是任何时间和地点的人类文化与生物性,此二者相互缠绕、难以分开,并在相当程度上互相影响。《明智达用·文化人类学:人类的挑战》则更多地从文化的角度来阐述和回答上述问题。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威廉 A.哈维兰(William A.Haviland) (美国)哈拉尔德 E.L.普林斯(Harald E.L.Prins) (美国)邦尼·麦克布莱德(Bunny Mcbride) (美国)达纳·沃尔拉斯(Dana Walrath) 译者:陈相超 冯然

文摘:
这种品质在强调个人成就和靠自己谋求利益的等级社会结构中很是受用。这种社会化模式与全球资本主义扩张下盛行的各文化价值与期待相匹配。一种训练模式——独立、依附或是两者的结合——本身并无孰优孰劣。如果需要接受权威的驯服之人,那么独立训练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效用。依附训练也不能良好地适应要求自力更生、挑战权威,且须时刻准备去探索接纳新行为方式的社会。通过这类对儿童养育习俗进行基础的跨文化二分法,心理人类学家的比较研究为我们对文化和人格之间复杂关系逐步成熟的理解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6.2.2群体人格
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类学家引发了育儿的比较研究,显然,育儿习俗、人格发展与文化的其他各方面系统性相关。这一见解促成一些研究试图从人格类型着手分析全部社会。当然,常识告诉我们,某一文化偏爱的人格对另一文化的研究就不那么适用了。比如,自我中心、攻击性的人格会在以抹消自我、合作与共享为成功因素的地方备受冷落。
不幸的是,常识如同传承的智谋并不总是真理。人类学家自问,是否可能在描述一种群体人格时不陷入刻板印象的陷阱。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尤其是涉及传统社区这一块。社会规模越大越复杂,人格的变异维度就越广。既然我们不奢望在那个社会中找到某个均一人格,那么我们就可以从抽象意义上谈论某个社会一般化的“文化人格”。
换言之,一个人发展出某种人格品质就普遍的经历而论应该与旁人相似。但是,每个人还是会获得一些独特的人格特征,因为每个人都会接触到特殊的经历而后以新奇的方式做出回应。而且,每个人都会把这些经历融人一人一个样(双胞胎除外)的基因里,而基因在人格发展中起到一定的潜在作用。
我们可看一看雅诺马米印第安人的情况,他们生活在巴西北部和委内瑞拉南部的热带丛林中,靠狩猎和种植维生。常态下,雅诺马米男人甘冒重伤和死亡的威胁来尽力捍卫好斗和凶猛的声誉。然而,也有男人表现出文静甚至有点羞答答的人格特性。面对在人前招惹注意力的更“典型”的雅诺米马人,旁观的外人很容易忽视这些文静的个人存在。

目录
前言
关于作者
致谢
第1章 人类学的本质特征
1.1 人类学的发展
1.2 人类学的视角
1.3 人类学及其领域
1.4 人类学、科学与人文学领域
1.5 田野研究
1.6 人类学的比较方法
1.7 伦理学问题
1.8 人类学与全球化
第2章 文化的特性
2.1 文化的概念
2.2文化的特性
2.3 文化的功能
2.4 文化与适应
2.5 文化与变迁
2.6 文化、社会和个人
2.7 族裔中心主义和文化评判
第3章 民族志研究:历史、方法和理论
3.1 田野研究的历史和作用
3.2 田野研究方法
3.3 田野研究的挑战
3.4 整合数据:完成民族志
3.5 民族学:从描述到阐释
3.6 人类学理论概观
3.7 人类学研究的伦理责任
第4章 人之为人:物种起源和多样性
4.1 通过适应过程发生的进化
4.2 进化和遗传研究简史
4.3 人类与其他灵长类动物
4.4 人类的祖先
4.5 智人的起源
4.6 人类生物多样性和种族问题
第5章 语言与交流
5.1 语言学研究以及语言的性质
5.2 描述性语言学
5.3 历史语言学
5.4 语言的社会文化背景
5.5 语言的多种用途
5.6 尽在不言中:姿势—呼叫系统
5.7 声调语言
5.8 远距离通信:信息鼓和口哨式谈话
5.9 语言的起源
5.10 从说话到书写
5.11 全球化时代的文学和现代通信技术
第6章 社会认同、人格和性别
6.1 濡化:人类自我与社会认同
6.2 人格
6.3 跨文化视野中的另类性别模型
6.4 社会环境中正常与反常人格
6.5 全球化社会中的自我认同与精神健康
第7章 生计模式
7.1 适应
7.2 生计模式
7.3 觅食社会
7.4 生产食物的社会
7.5 工业化的食物生产
7.6 小结
第8章 经济体系
8.1 经济人类学
8.2 案例研究:特罗布里恩德文化中的甘薯情结
8.3 生产及其资源
8.4 分配与交换
8.5 地方经济与全球资本主义
8.6 小结
第9章 性、婚姻和家庭
9.1 性关系的控制
9.2 婚姻与性关系的规则
9.3 婚姻的形式
9.4 配偶的选择
9.5 婚姻和经济交换
9.6 离婚
9.7 家庭和家户
9.8 家庭的形式
9.9 居处模式
9.10 全球化世界中的婚姻、家庭和家户
第10章 亲属和继嗣
10.1继嗣群体
10.2 在更大文化系统中的继嗣
10.3 双边亲属关系和亲类
10.4 亲属称谓和亲属群体
10.5 制造亲属
第11章 依性别、年龄、共同志趣和社会阶层而组成群体
11.1 依性别分群
11.2 依年龄分群
11.3 社会阶级和等级
第12章 政治、权力和暴力
12.1 政治组织的制度
12.2 政治制度与合法性问题
12.3 宗教和政治
12.4 政治领导与性别
12.5 政治组织和秩序维持
12.6 暴力冲突与战争
第13章 灵性、宗教与超自然力量
13.1 灵性与宗教的角色
13.2 人类学视野下的宗教与灵性
13.3 灵力与超自然生命
13.4 宗教专家
13.5 神圣的表演:仪式和典礼
13.6 魔法
13.7 巫术
13.8 宗教的功能
13.9 文化变迁中的宗教:复兴运动
13.10 宗教的耐久力
第14章 艺术
14.1 对艺术的人类学研究
14.2 绘画艺术
14.3 口头艺术
14.4 音乐艺术
14.5 艺术的功能
14.6 艺术、全球化和文化存留
第15章 变迁过程
15.1 变化机制
15.2 强制性变迁
15.3 对于强迫性变迁的反应
15.4 反抗与革命
15.5 现代化
第16章 全球性挑战、地方性回应及人类学的角色
16.1 人类的未来
16.2 全球环境中的跨国文化流动
16.3 全球化时代中的结构性力量
16.4 结构性暴力的问题
16.5 对全球化的反应
16.6 小结

Simplified Chinese 简体中文

There are no comments for this item.

Log in to your account to post a comment.

Click on an image to view it in the image viewer

ACTS Library

Powered by Koha